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對密切接觸者隔離時間、風險區域劃定、核酸檢測范圍等方面進行部署。
11月12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當前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有關情況。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強調,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及相關專家,就公眾關注的二十條優化措施的依據和重點等內容予以權威解讀。
疫情防控措施為何做出優化調整?
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在發布會上表示,這些調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做出的。
針對為什么密切接觸者管控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常繼樂介紹,評估發現,密切接觸者3天內檢出陽性比例是81.4%,4天達到90.1%,5天達到94.5%,7天達到99.7%。根據這些結果,將隔離期限進一步優化到“5+3”。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從第一版開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現在的優化版,原來是14天,后來變成“14+7”,后來是“7+3”,現在是“5+3”,是這樣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聽起來少了2天集中隔離,這2天可以省出約30%的集中隔離資源。同時,因為奧密克戎的最長潛伏期是8天,所以采用的是“5+3”。
對于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常繼樂表示,評估發現,次密接的陽性檢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萬,也就是10萬個人里面有3個人。通過及時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觸者,能夠降低次密接的陽性率。根據這個情況,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節約很多服務保障的資源。我們出臺公共政策,就要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對于取消中風險區的判定,常繼樂談及,從武漢以來,風險區劃定一直在調整,比如原來叫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在第八版的時候叫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區,第九版就統一成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區。我們經過第九版的實踐應用以及7、8月份的評估,發現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為3/10萬,剛才說的次密接是3.1/10萬。我們覺得有風險,但是不大。同時,中風險區劃了以后,管控的人員比較多,也消耗防疫人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取消中風險區。
而對于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原來的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常繼樂稱,高風險區外溢人員陽性檢出率為4.9/10萬,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后7天內檢出。高風險區陽性人員外溢主要與風險區劃定不及時、范圍不準確、協查不及時有關,發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時間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并對社會公布。
此外,常繼樂表示,閉環管理作業的高風險人員,從原來的7天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監測,這也是經過實踐和評估以后有了調整。這次發現在閉環管理的高風險人員,如果嚴格執行閉環管理措施,這部分人員的陽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萬,比中風險和次密的風險還要低。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調整成5天居家健康監測。
“所有的調整都是有依據的??赡艽蠹衣牭皆瓉淼摹?+3’改成‘5+3’,認為是不是松了?實際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背@^樂說,這些調整要求我們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學、更規范、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要管住,該落實的落到實處,該取消的也堅決取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調整優化是否會造成疫情更難控制的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持續跟進全球疫情態勢和病毒變異特征,結合防控舉措的實施效果進行動態評估。有關專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我們通過兩年多的防控實踐,經歷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戰,也積累了很多防控的經驗,對于病毒的傳播規律和臨床治療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另外,在疫苗的研發方面,在藥物的研發儲備方面,我國也有了新的技術進步。
“因此,我們要因時因勢來調整優化防控舉措,不斷提升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梢哉f,每一次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都是十分審慎的,也是經過專家科學論證的,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崩缀3闭f。
雷海潮提及,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特別是脆弱人群數量比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國占比大,這些都是基本國情。而且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上也是相對不足的,并且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分布也不夠均衡。結合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實施情況的評估結果,經過專家的深入研究和論證,國家提出二十條優化完善的政策舉措,優化之后的舉措能夠明顯緩解各地疫情處置當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和障礙,比如隔離資源相對比較緊張,隔離房間不足,流調壓力非常大、流調人員相對不足等問題。
雷海潮表示,這次我們取消了對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的精力和時間,把風險地區和密接人員的有關調查和風險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能夠用更小的代價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所以這樣的調整和優化,是基于科學的認識,也是基于循證研究的新的成果,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準科學的做好我們的疫情防控和處置工作?!崩缀3睆娬{。
優化措施發布后是否意味著第九版防控方案不再執行?
常繼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近3年的時間,國家層面先后出臺了9版方案,實際上一直是在“小步走、不停步”,因時因勢、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地在進行動態調整。
常繼樂談到,病毒在變,我們對病毒的特點和疾病的認識也在變,措施也跟著變,這些版本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準,每一版防控措施的制定都是基于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傳播力、致病力等病原學和流行病學變化和國內外最新疫情的形勢,在總結歷次本土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結合我國防控策略和目標,集聚防控政策研究多領域專家的智慧來進行實時調整。事實證明,每一版方案都經受住了時間檢驗,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常繼樂表示,優化防控工作這二十條的制定出臺同樣也不例外,是經過實踐和試驗得出的。第一版到第六版防控方案針對的是原始株,第七版主要是針對阿爾法株等,第八版針對的是德爾塔株,第九版主要是針對奧密克戎。奧密克戎從最開始的BA.1、BA.2,到BA.5.5、到BA.2.76,到現在的BF.7,雖然都叫奧密克戎,但它一直在變。
此外,他還談到,考慮到全球疫情仍然處于高流行和冬季季節影響等因素,結合今年7、8月份我們對第九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實際評估和近4個月的實戰經驗,經過研究論證,對第九版方案的部分措施進行了優化,形成了二十條措施。除了優化這些措施,其他的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措施執行。
“我國的防控實踐證明,第九版防控方案是科學、有效的,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對九版方案的優化完善,除了二十條優化措施以外,其他九版方案的要求都要繼續不折不扣落實好?!背@^樂稱。
如何督促地方落實二十條?
雷海潮介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這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這個執政理念不僅僅是要貫穿在疫情防控的具體過程當中,也要體現在我們日常診療服務的各個環節的組織當中,所以一方面“疫情要防住”,但是老百姓日常的診療需要,也要給予相應的安排,做出積極的回應,不能夠因為疫情防控的理由推諉、拒收患者。
雷海潮具體談到,一是已經發生疫情的地方,比如小區、村莊,也就是有高風險疫情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在應急處置狀態下的醫療服務運行相應的安排機制,也就是說,我們要了解在高風險地區的這些居民,有哪些特殊的就醫需求。比如有哪些高齡老人,有哪些人是合并基礎性疾病,小區、村莊當中有沒有孕產婦,有沒有一些需要進行持續照料的透析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在了解底數的情況下,要及時對他們在疫情處置過程當中的就診做出相應的安排。在這方面,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在已經發生疫情的地方,可以通過安排黃碼醫院,對于風險人員就診有相應的保障和渠道,各地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做法,關鍵就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另外,對這些健康敏感人群要建立臺賬,對他們的需求要隨時做出響應,特別是看病就診方面,要有綠色通道,既能夠讓他們第一時間到醫療機構就診,也能夠在完成醫療處置之后順利返回社區。
二是更加科學精準做好醫療機構本身疫情防控工作。醫療機構是接診患者的,在發生疫情的地方難免會有陽性感染人員到醫療機構就診,一旦具有感染風險的人員去就診,這樣的環境有可能產生風險。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對于患者到訪的環境進行終末消殺。但是,醫療機構發生這樣的情況以后,不能簡單的一封了之、一關了之,還是要講究科學精準,要進行風險研判和評估。一旦做完了終末消殺,評估這些風險已經得到了有效管控,應該在第一時間恢復這些醫療機構的日常診療秩序,不能夠說因為有陽性感染者到訪,就關閉很多的科室,關閉很長的時間,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到其他患者看病就診的機會和服務安排的問題。
三是要對一些重點人群做出更加精細的安排。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要把服務工作做的更細、更加具體。對于轄區內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孕婦,還有一些需要持續放化療、透析的患者,都應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了解他們的狀況。另外,對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要保證他們的日常用藥需求,不能因為疫情中斷藥品供應,這樣也能夠使得這些慢性病患者有一個合理的安排,使得他們的醫療服務能夠得到及時響應。
四是進一步充實院前醫療急救力量。在院前醫療急救方面,一旦發生疫情,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車輛、充分的人員,一旦有急診方面的需要,要迅速派車。在這里也特別強調一下,不能因為疫情防控,為了達到零風險,就推諉、拒收患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針對所有情況的,所以對于這部分的急診需求,應該保證相應的工作力量和服務資源。
五是加強集中隔離點管理。在二十條優化措施發布之后,密接人員將作為重點風險人員進行隔離管理,進入到集中隔離點雖然新的方案縮短了時間,從原來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改為“5天集中隔離管理+3天居家隔離管理”,在隔離點上的這段時間,可能也會遇到一些有醫療服務需求的人員和情況,這就要求集中隔離點要及時了解和排查處于集中隔離狀態的人員,到底是什么樣的健康狀況,比如有沒有基礎疾病。另外,在每天的健康監測過程當中,除了要了解他們的體溫、核酸狀態以外,也要了解他們有哪些身體方面的不適應,要及時做出醫療服務安排,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病拖成重癥,一旦搞成重癥以后再送到醫療機構就診,就診的難度也會加大。
“對于這五種場景下老百姓的醫療服務和就診安排,都應該及時的關注和給出相應的安排,使得在疫情處置過程當中能夠有效保障好居民看病就診和用藥的基本需求?!崩缀3闭f。
隔離措施是否會進行進一步優化調整?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種新發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仍然還沒有終止。對于這樣一種新發傳染病,從它的危害角度,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人員實施集中隔離,這個措施是對于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近三年的抗疫實踐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麗萍介紹,這次二十條優化措施對于密接、高風險區溢出的人員,以及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縮短了集中隔離期限,或者由之前的集中隔離調整為居家隔離或者健康監測,這樣的調整是基于對病毒新的特點,以及前期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優化的實踐,在基于數據、證據的基礎上做出的,并不是說集中隔離作用必要性在降低。
王麗萍說,“未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整個國內外疫情形勢變化,我們也不排除再對我國隔離措施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調整?!?/p>
新的措施是否意味著不久的將來會全面放開?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癥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加快相關藥物和醫療設備儲備等措施是否意味著不久的將來疫情防控措施會全面放開?
雷海潮表示,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并且老齡人口眾多,需要關心關愛的脆弱人群的基數也比較大。同時,我國又面臨著發展既不充分也不均衡的問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異比較大,就醫療衛生服務的資源來看,總量上也是相對不足。目前我國的醫療床位經過這些年的有序發展,每千人口的醫療床位達到6.7張,每10萬人口的重癥醫療床位不到4張,這些指標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是有不少差距。
他談到,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一直強調要加強能力建設,要加強各方面的資源儲備,包括人力、床位、藥物、疫苗,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統籌好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之間的關系。
“現在提高重癥資源、醫療床位的配置,不僅僅是服務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可以用在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過程當中。要進一步提升在重大疫情方面的早期預警能力、風險研判能力、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當然也有很重要的臨床醫療救治,尤其是重癥救治的能力?!崩缀3闭f。
他表示,要建設符合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的,并且能夠適應公共衛生安全形勢的強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今后還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按照“走小步、不停步”,根據病毒變異的特點和臨床治療的實踐認識,以及我們國家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來因時因勢優化完善和調整防控舉措,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本文來源于網絡,如果侵權立刪,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czddsyyq.com/gedi/766562.html